特殊教育不仅是生命的精神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其根本使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发挥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解放和实现。这是代建荣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也是他准备终身从事特教的信念。
代建荣,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6月出生,现任五华区新萌学校副书记,承担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他坚守特殊教育岗位26年,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探寻特教规律,把一些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病症、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孩子带进体育训练与竞技的舞台,甚至在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全国特奥会的赛场上摘金夺银。代建荣同志是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涌现的教书育人楷模,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中国第11届体坛风云人物”“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道德模范”“昆明市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等20项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受到温家宝、李长春、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播种真情 让特殊儿童感受生命的意义
“医学的终止,是教育的开端。当医学手段无能为力的时候,好的教育一定能够激发智障孩子的潜能,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作为一名基层智培体育教师,用教育改变智障儿童的人生轨迹,正是代建荣同志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他深知,智障儿童的生命发展,完全可以在学校得到改变和提升,尽管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但他仍像特奥口号一样“勇敢尝试、争取胜利”,努力在平凡岗位上播种真情、浇灌理想,让生命之火在崇高的特教事业中燃烧得更旺。
1993年,作为学校两位优秀毕业生之一,代建荣被领导告知分配去从事特殊教育。“既然是搞特殊教育的特殊学校,自己又是优秀生,那领导照顾他的一定是最好的学校。”懵懂的19岁少年,对未来工作满怀期待。令代建荣意外的是,他面对的是一群站不稳、随时可能倒地口吐白沫的学生,他们分别患有脑瘫、癫痫、自闭症等中重度以上的智力障碍病症。用更直观的数字来说:常人智商一般在90—110之间,低于70的被称为“弱智”,低于25则被归为“测不出”,代建荣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测不出”。
代建荣的第一堂课更让他深刻领教了这份“特殊”:十几个孩子站队报数,代建荣反复讲解、示范,可往往刚纠正了前面,后面的队形就乱了;照顾了后面,前面的队伍又散了。严重的挫败感让代建荣非常沮丧,“那时候,真的想过调整岗位。”可当看到学校中老教师的坚守,代建荣还是留了下来,“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为了激励自己,我也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反反复复,颠来倒去,代建荣和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动作练起,直到学生可以不画圈儿也能站位,不死记也能报数……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往前挪步似的教学,大半年下来,一个班级的站队报数,终于可以在指令中顺利完成!“只要用心,这群特殊的孩子也会有进步!”代建荣深有感触。也正是这些小小的进步,让代建荣至少4次放弃了岗位调整的机会。
为了更快熟悉这群孩子、融入到学生群体,代建荣向学校申请陪孩子午睡——实际上这意味着“无睡”:对智障孩子来说,下课后的某些情形,可能比上课还难以面对,患有癫痫的孩子病情发作时会吐得到处都是,代建荣总是手忙脚乱地清理半天。。一天中午,一个叫梅兴的学生,突然大声说:“代老师,我要发病了”说完就开始抽搐口吐白沫,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代建荣手足无措。事后,代建荣咨询了班主任,班主任告诉他,梅兴有癫痫,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发作。为照顾梅兴,代老师第二天就把梅兴的铺盖放到自己的床上,两人挤在一张床上睡,每当梅兴癫痫发作时,赶快让他侧卧,发作过后用卷筒纸帮梅兴擦完嘴,让他平躺在床上休息,自己默默清理他的呕吐物。7年来,代建荣就这样一直照顾着梅兴,同时也看护着其他午睡的学生。两人的师生情感一直延伸到梅兴毕业离校,后来梅兴遭遇意外在弥留之际,也忘不掉朝夕相处过的代老师,代建荣也在百忙之中抽空,送走了梅兴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20多年如一日,代建荣始终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学生,努力帮助学生把握人生航向,感受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高尚情操,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
迎难而上 将特殊儿童送上领奖台
“特殊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要唤醒智障儿童的生命意识,通过学校教育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生命潜能,引导和教育生命发展,通过融入社会,由特殊变为普通,提升生存质量、生命质量。”为了将“特殊”变为“普通”,20多年来,代建荣铭记特教工作使命,践行“改变一个学生、解放一个家庭”的特教理念,通过运动康复和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由特殊变为普通,融入社会生活中。通过他的努力,203名学生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等多重残疾病症,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孩子们走进了体育竞技的殿堂,先后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甚至站上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亚太地区特奥会、全国特奥会的赛场,累计获得国家级以上奖牌300多块,8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其中,2007年-2011年共有10名在校学生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代建荣作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国家篮球队主教练,与学生共同参加世界十二届、十三届特奥会。代建荣又一次用自身的努力赢得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云南特殊教育的成果和几十万智力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新萌学校六年级从迪庆转来一个学生,叫戴任飞,安徽人,唐氏综合症智障儿,有先天性心脏病,一腿肌无力,胆小性格内向,对上体育课有抵触情绪,经常以喝水、上厕所等借口不上体育课。代建荣知道后找到戴任飞的爸爸了解情况。原来,戴任飞出生后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中为了治愈戴任飞,在农村老家找亲戚朋友凑了4万块钱,到上海做了心脏手术,本想着手术之后情况会好转,但事与愿为。一想到儿子智障、4万巨款、家庭不断的矛盾,曾萌发过遗弃戴任飞的想法,但最后还是不舍,就带着戴任飞来到云南迪庆生活。白天帮人打工,晚上摆地摊,挣钱偿还债务,戴任飞到了上学年龄,进了一所当地一所学校,但在学校里处境一直不好,性格也慢慢变得胆小、内向,戴任飞的爸爸非常苦恼。经多方周折,才来到了新萌学校。代建荣知道他的情况后,就开始逐步接近戴任飞,跟他拉家常、聊特奥、谈强身健体。从可以牵他的手,到慢慢一起走、一起跑、一起拍球。在代建荣的悉心照顾下,戴任飞渐渐消除了对体育课的芥蒂,也在班级里有了要好的朋友。2010年,全国第五届特奥会在福建举行。代老师顶住戴任飞有心脏病的压力,在做足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把戴任飞选入云南特奥代表团。集训期间,学生要离家独立生活,教师除了体育技能训练,还要训练学生自主生活,代建荣就手把手的交戴任飞洗衣服、洗澡等日常生活细节。在全国第五届特奥会中,戴任飞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足球个人项目金牌。比赛结束回到学校上学第一天,戴任飞第一次昂首挺胸走进学校,他成为了班级骄傲。2015年,在全国第六届特奥会中,戴任飞获得3块金牌。随着戴任飞的进步,戴任飞的家庭也变得和睦相处,夫妻俩也不天天吵架,俩人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现在生意成功的戴任飞爸爸想每年捐10万元,成立一个以戴任飞小名大亮命名的基金会,帮扶智力残疾人。在代建荣的极力支持下,戴任飞的爸爸募捐了40万元,在迪庆开展了智力障碍人群的体育活动和家长培训。在代建荣培养下,戴任飞成为国际特奥东亚区运动员领袖,主持了有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体育明星姚明、李娜、名主持杨澜,以及国际特奥会主席参加的国际特奥2016上海慈善晚宴,还受邀参加美国大使馆的圣诞晚会。国际特奥融合学校项目也落户五华区新萌学校和云铜小学。
因材施教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
特殊教育不仅是生命的精神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其根本使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发挥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解放和实现。这是代建荣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也是他准备终身从事特教的信念。
在教学中,代建荣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例如:在练习跑的过程中丰富跑的练习内容,多次变换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练习中采用追球跑,教师抛球学生追,对跑得快的学生老师抛球力量大,跑得慢的抛球力量小,他们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成功感,主观上认为自己可以克服自身障碍进行体育活动,参与跑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由于学校场地较小,他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操场、花台、墙面、楼梯等进行教学和康复训练。通过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操场上单调的练习格局打破了,教学与训练得到有机结合,训练的效果有了较大提高。智障中的唐氏综合征学生经过老师的脱敏治疗、感统训练,在平地上进行平衡练习、10厘米的高度练习、30厘米的高度练习、50厘米的高度练习,恐高症消失了,平衡、协调性的变好了,成为了乒乓球运动员。自闭症学生经过老师的拍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循序渐进的训练,性格开朗、愿与人交往了,成为了篮球运动员。走不稳路的、有癫痫病的等一批又一批的智障学生培养成了特奥运动员。
曾经有一个叫李俊的转学生,非常调皮,才来一周,就开始打人,每天不打上十次八次,他都不会回家,其他老师也是束手无策。一天,代建荣在放学后训练篮球队时,发现李俊放学时居然没有打人,一反常态的坐在旁边看篮球队训练和教学比赛,代建荣走上前问李俊,想不想参加学校篮球队,可以去好多地方比赛,李俊点点头。代建荣找来一块木板,说到:“你如果每天还打人,每打一次,我就在木板上订一颗钉子,如果你一天不打人,我就拔掉一颗钉子,木板上没有钉子的时候,你就可以到篮球队参加训练了”。第二天,代建荣叫李俊到自己办公室,当着他的面,订了9颗钉子,第三天,还是9颗,一周以后,订的钉子开始减少,一年以后,代老师让他当了体育委员,一年半以后,作为奖励,提前让李俊进入学校篮球队训练,并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特奥会,拿到一块银牌。回校后,代建荣当着李俊的面,一口气拔了集训期间没有违纪的几十颗钉子。后来,李俊专门练习了田径,跟随代建荣参加了好几次全国比赛,毕业后找到了工作。
科教结合 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作为中国西部目前唯一的特奥国家高级讲师、高级教练员,云南特奥运动(智障体育)的具体实践者和项目推广人。代建荣同志始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教学课题研究,独立完成课程标准研制,科教结合促进特教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他是教育部“十五”特教研究课题《云南民族地区中重度智障儿童素质提高的方法和研究》4名骨干成员之一,也是省教科院立项课题、五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智障学校融合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员。先后开展了《智障儿童体育教学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开发研究》《新萌学校低年级重度智障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五华区新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智障儿童感统训练方法的应用与开发研究》等课题研究。制定出《云南培智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云南培智学校特奥课程标准》等课程标准。先后两次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荣获昆明市优秀教研组,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除了在教学中尽职尽责,代建荣还积极进行特奥(智障体育)训练和推广。组织开展特奥运动中的融合运动、领袖计划、培训、志工招摹,在家长会中融入家庭论坛内容。让特奥运动员与伙伴(普通学生)按照融合运动的规则进行篮球训练,增强特奥运动员的社会融合性,在训练中获得友谊、获得尊重、自信,取得一定效果。除了在运动场上证明特奥运动员的能力外,创造各种机会,培养运动员领袖,让他们成为助理教练、学校特奥会的组织者、校外特奥的宣传者,让他们做一些从来未做过的事,全面提高特奥运动员的综合能力,“领袖计划”在基层学校得到落实。他还召集了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特奥培训和宣传,登记志工的体育特长、联系方式,需要时召集他们进行特奥运动的开展。并引导家长、亲友在业余时间,在学校、社区带领子女开展特奥运动。
作为国家讲师,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代建荣参与了云南、贵州、广西三地的特奥教练员培训的授课,在培训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和授课水平,并抓住与国内同行接触的每一次机会,积极探讨特奥的推广以及实际困难解决的方法、技巧。代建荣除完成云南、贵州、广西的授课以及本地区、学校的特奥任务外,还注重与云南盘龙区、东川区、文山、曲靖、昭通等地教练员的交流与指导,为特奥运动在地州开花尽了个人的努力。
桃李自芬芳,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代建荣同志是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涌现的教书育人楷模,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尽管所获的荣誉已不计其数,他的事迹早已被国人熟知。然而,今天我们看见的代建荣,仍然是20年前那个平凡、执著的身影,最初种下枇杷树的身影。
我们倡议,向代建荣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把个人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融入到教育事业中矢志不渝地奋斗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